close

四、結論

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評論到底是過去比較好還是工業化的現代比較好,我們早已熟悉工業化的一切且非常稱職地在其中扮演該有的角色,工業化對社會的意義或許大過對人的意義,因為在工業化後的思考,人已被分割,只注重其功能性,卻有可能失卻了原有的價值性。
而工業革命的開始,再怎麼模糊也有個概括的時間點可以依循,而工業革命會有結束嗎?隨著技術不斷的革新,新資源不斷地被開發利用,或許工業革命不會有結束的一天,但工業革命背後所支撐的思想觀念,18世紀的英國乃至未來二次、三次工業革命的其他國家,或許是不一樣的。
我們可以這樣做個比較:工業革命以前,人是被動的,人無法掌控自然,被自然影響甚鉅;而工業革命後,人憑藉的其優異技術,化被動為主動,雖然仍取材於自然,但已有充分的技術能將自然資源提煉出背後蘊藏的大量能源,而使得人類的歷史突飛猛進。而被動與主動之間還有另一層意義就是慢與快的區別。在被動的時代中,人類的發展過程是緩慢的、是封閉的;而工業革命後帶來的影響卻使整個世界在往後200多年的發展呈等比級數、倍數般的成長,遠遠地超出過去任何時代的成長狀況。而導致的問題,人口增加、人與人社群的轉變、教育的需求、對環境的負擔影響、國家角色的轉變、經濟系統的變化等,無一不是劇烈且猛烈的。變化,成了工業革命以後世界的常態。但總而言之,這樣的轉變對世界應是利多於弊,這一點,或許很少人能夠抗衡吧。



Fin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2205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